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为了密切联系师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教风学风,4月20日下午,校长杨峻峰走进虎泉校区行政楼821教室,听评左慧伦老师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乔亚兰、副院长张丛丽及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听课。
此次课程主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左慧伦老师围绕“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三个方面进行授课,采用案例讲解、视频、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不同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课程结束后,杨峻峰校长与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强调,课堂教学“破题”很重要,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好课程“导入”的环节。思政课是第一课程,要立足本校艺术专业特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挖掘艺术史,打通艺术与思政的结合点。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让上课手段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他鼓励思政教师主动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重视课堂反馈,立足教学岗位,多观摩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打磨和锤炼基本功,同时应该进一步扎实理论功底,关注国家发展,构建起严谨的理论框架,主动学深一步、悟深一层。
人文与社科学院院长乔亚兰表示,将认真吸收杨峻峰校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她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基于艺术院校学生的需求,瞄准改革方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与专业院系的沟通交流,努力探索“思政+艺术专业”的模式,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
杨峻峰校长深入一线听评思政课,为人文与社科学院的思政课程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