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长江文化促进会与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长江对话黄河:新时代大河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成功举行

作者: 编辑:赵玉芳 出品部门:湖北省艺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8-30 点击次数:

2024年8月24日至25日,“长江对话黄河:新时代大河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对话交流及保护传承弘扬,赓续历史文脉,阐发时代价值,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研讨会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与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长江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等单位承办。来自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文明》杂志社、长江设计集团以及全国高校专家学者18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樊志宏博士主持。

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王馥君致欢迎词时表示,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来做客。

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田泽新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江河互济,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韩子勇发表主旨报告,他深入剖析了黄河与长江作为中华文明“双螺旋”的独特地位,并强调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分为“大河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两大主题,共有19位专家围绕主题做主旨报告。

“大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主题环节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主持。9位专家做主旨报告,分别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古代长江、黄河的文明对话与交流》,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礼堂《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走出了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第一步》,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执行人娄晓琪《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中华文明中长江与黄河二元一体结构的形成及作用》,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曹劲松《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文明形态》,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科学顾问郑晓云《从长江与黄河的互动看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嘉宾彭红卫《屈原与楚辞: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对话的伟大精神标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新进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海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成果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主题环节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持人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保护规划》编制组首席专家宁志中;下半场主持人为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曹劲松。

共有10位专家做主旨报告,分别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论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中国长江博物馆(筹)为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文旅融合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明认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厉新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江苏省)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秘书长,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鲁安东《建造时光机器:长江文化的数字化与复合创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凯《文物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以数字云冈石窟为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江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时间轴线的初步厘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黄河文化专题(卷)执行主编,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新斌《“黄河国家战略”的文化高度与黄河文化的国家使命》;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空间价值与场景设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江敏《长江对话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长江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规划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小芬《“COD”模式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研讨会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樊志宏博士做总结。樊院长系统总结了会议成果,他认为研讨会形成了四个共识,即:进行文明对话十分必要,非常重要,亟需加强;黄河、长江共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同等的地位,做出了同等的贡献;探究如何进行文明对话十分重要;处理好空间与时间的对话关系,是我们做好文化对话的重要命题。同时,他根据还根据共同承办方初步商议的意见,发出五点倡议。

参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长江对话黄河”研讨会探索出了提炼长江黄河文化、转化历史文化遗产、助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三个重要途径。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更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长江与黄河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新篇章。

在丹江口期间,与会嘉宾还到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大坝、南水北调工程博物馆(在建)、丹江口工程展览馆、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等地进行调研考察。

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受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协调,积极完成交办任务、委托事项,为领导小组及相关方面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研究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评议各地报审的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及相关材料,积极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及其建设工作的宣传介绍、说明展示,开拓性建设、引领性发展。

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湖北省艺术研究院,承担委员会的日常运作、协调服务和组织管理。

两年多来,在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秘书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咨询、评议、研究、传播等作用,针对当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中存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组织专家学者不断挖掘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加强对长江文化的研究与阐释,进一步推动了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湖北省关于长江文化的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双双得到了提升,一批研究成果被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纳入决策参考。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2023年11月9日在南京发布的《长江文化发展蓝皮书2022-2023》中显示,湖北省专家学者关于长江文化研究的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第一,共292篇,占据了长江文化研究的话语权(江苏省为241篇,排名第二;重庆市93篇,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