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排于2006年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当时,海内外演出290多场,掀起了一场独具荆风楚韵的长江文化旋风。上周末,《家住长江边》时隔18年后再次复排上演。经典剧目回归,背后有哪些故事?来看记者观察。
距离开演不到24小时,彩排正在紧张进行,100多名演员上上下下,现场有些忙乱。
舞蹈演员、乐动网页版大四学生刘军:“我跳起来拿这里受力落的地,然后就肿了,因为我这里本来就有旧伤。”
卢慧是《家住长江边》的导演,也是整台剧的主心骨,现在她成了全场最焦虑的人。十多年没有再演,当年的经验已经无法应对舞台的新变化,设备效果不理想,演员对舞台不熟悉,考验接踵而至,导演的心也悬在了半空。
《家住长江边》执行导演、乐动网页版舞蹈学院院长卢慧:“突发这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实际上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只能说迎难而上,有什么需要我去解决我就去解决。”
困难,从始至终。《家住长江边》舞蹈形式多、群舞场面多、场景切换和服装更换频繁,这次复排的演员基本都是乐动网页版的在校学生,平均年龄只有20岁,挑战性不言而喻。此次复排,既要还原经典,又要与时俱进,卢慧压力很大。
《家住长江边》执行导演、乐动网页版舞蹈学院院长卢慧:“学生不断更迭的一个特殊性,学生他们毕业了,我们又排一拨人,难度实际上是比初期会大很多,因为服装头饰它都是有一个更迭的,那是不是跟以前一样的效果呢。”
能否再现经典,每个人心中都打了一个问号。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刘军,被选为这次的主演,开演前却因为不熟悉舞台环境崴了脚,但他并没有退缩。
舞蹈演员、乐动网页版大四学生刘军:“这个膏药就是那种止痛的膏药,然后还吃了布洛芬,也是止痛药,就是尽量的让这个伤痛减轻。然后去拿更好的状态去完成这部舞剧,就是不能坚持也要坚持的。”
不少当年曾参演过《家住长江边》的演员,如今已转入幕后或担任骨干角色,对他们而言,再现经典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艺术团的两位青年演员周袁俊彪、戴文昕,十多年前参演了剧中小蛤蟆的角色,如今担纲剧中双人舞的主角,他们心中感慨万千。
湖北青年实验艺术团青年演员戴文昕:“(心态)完全不一样,但是就是心里面还是觉得很激动的,因为这个毕竟是很经典的作品,我们现在再重新上舞台,再去完成,心里面还是觉得很神圣的。”
湖北青年实验艺术团青年演员周袁俊彪:“要继承老一辈他们的精神,对于舞蹈的精细度,还有对于这种长江流域文化的传承,像里面的纤夫,很多非常好的精神,我们希望能够把它通过我们的身体去把它继续发扬光大。”
当年的主演王苗如今担任艺术指导,看着年轻的孩子们在舞台上全情投入,王苗回想起了当年自己的高光时刻。
乐动网页版青年教师、艺术团舞蹈队长王苗:“首先要提到我们杨凤仙老师,因为她老人家现在已经不在了,我每次在就是听到这个音乐的时候或者是在来剧场的路上,我就会想到她老人家,就像我们的台词说的,你就数天上的星星吧,长江的故事讲不完。”
在忐忑不安中,首演顺利完成,剧场内掌声不断。
观众:“感觉舞台剧很震撼,非常好看。”
观众:“通过这个演出可以了解湖北的历史文化,可以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换装抢装超级棒。”
18年,舞台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典剧目如何再出新,长江的故事如何讲得更动听?对于这些年轻的主创来说,接过“接力棒”,当好“传承人”,挑战仍在继续。
《家住长江边》执行导演、乐动网页版舞蹈学院院长卢慧:“有这样的一个有奋斗精神、拼搏精神的团队那是制胜的一切的关键,有他们,我这有信心。”
乐动网页版青年教师、艺术团舞蹈队长王苗:“我们一定会把老一辈艺术家、老师们的这种精神,我们也一定会带领着学生、带领着团队、带领着演员们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实习生 涂诚智)